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充分发挥紧邻重庆大都市的优势,大力发展主题、特色旅游产业,推动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农文旅融合发展,文旅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许多困难与短板,需要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认识,齐心协力,有序推进。
一、主要优势
(一)双城经济圈的良好机遇。国家提出了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制定了四川、重庆融入发展系列政策,广安全域被纳入重庆都市圏规划发展范围,给广安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广安应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快速推进农文旅等产业突破性发展,打造重庆休闲、观光、体验、娱乐后花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进城入圈”,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圏。
(二)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巴蜀文化不仅是四川重庆优秀的地域文化,同样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巴人活动于四川东部、湖北西部、重庆三峡库区,而广安正是巴文化所在之地。广安具有邓小平故里、华蓥山上川东革命武装纵队红色文化,有“西朝峨嵋、东朝宝鼎”等佛教文化,有南宋文化、“三线” 文化、华蓥山自然生态文化、岳池曲艺、连响、舞狮、座歌堂、华蓥滑杆抬幺妺非物质遗产等丰富的民间文化,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內涵丰富。
(三)具有农文旅产业基础。邓小平故里被纳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被评为“天府十大文化地标”; 华蓥山旅游度假区被列入“十四五”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计划;邓小平故里、华蓥山旅游区被命名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被评为省级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武胜白坪飞龙 、华蓥梨香花海、邻水缪氏庄园等产业基础、农文旅融合发展前景好;广安区、华蓥市等先后被创建为天府旅游名县,广安发展潜力巨大。
(四)形成了融合发展共识。目前,全市上下认识明确,思想统一,各县市区紧紧抓住乡村振兴主线,抢抓市场机遇,形成了凝心聚力抓发展、因地制宜显特色、瞄准市场树品牌的良好共识,发展劲头足,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五)消费方式转变。随着国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由过去向往的城市休闲娱乐,逐渐向乡村田园生活转移,人们的休闲娱乐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囗中对农业生产体验的需求在增加。受近年来疫情的影响,家庭游、近郊游正成为主要旅游方式,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势所趋。
二、主要问题
(一)目标定位不明,发展思路欠清。目前我市农文旅发展属于多点发力,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和近、中、远期目标,缺乏年度发展计划、奋斗目标、主攻方向、发展重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打造精品旅游产品的思维。
(二)规划布局欠佳,发展随意性大。全市缺乏统一规划,各县、市、区各自为政、独自发展现象突出,容易造成资源错配、浪费,不利于集中优势资源育优育强,现有产业布局缺乏科学规划,资源配置比较混乱。
(三)产业发展不优,优势发挥欠佳。目前,我市主导、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还存在体量较小、分布散乱、优势不明、效益欠佳等弱点,农文旅发展基础较脆弱,根基不牢。
(四)文化要素不足,融合发展不深。文化挖堀、收集、整理、传承、弘扬不够,文化产业、产品打造乏力,产业、文化、旅游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没有有效整合,融合发展不够。文化内涵单一,文化氛围不浓,游客来游玩后只是简单地走马观花,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同质化严重。
(五)配套功能不全,乡村景观无序。农旅、文旅、商旅基地分散,交通路网不优不畅、不循不联,游客去来不便,旅行成本大。电信网络不好不稳,基础设施配套不全,项目单一,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不强,“吃”“住”“行” “ 游”“购”“娱”等方面配套功能尚不完善,旅游信息服务功能不全,综合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游客体验不佳。
(六)特色亮点不多,品牌影响较弱。我市现有文旅项目不大不強,精品旅游目的地不多,产、村、景,农、文、旅融合不够,缺乏大品牌、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大效益,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吸引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
(七)资源整合不足,政策支撑乏力。项目、资金、资源整合力度需加大,发展重点、主攻方向、投融资政策、利益联结机制等不清,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吸引不来大业主共同参与建设发展,难以形成良性发展格局。
(八)激励措施欠佳,保障机制不健全。行业主管部门主体作用和职能部门作用发挥不充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利益联结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投融资机制、风险控制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等还不健全、不完善。
三、工作建议
(一)明确目标定位。到2025年,“农文旅”融合发展效应凸显,建成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试验区、共同富裕先行区、“两山”理论实践基地、川东融合发展示范区、川渝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 注重规划布局。坚持统筹规划、典型引领、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思路,注重调查研究,注意倾听干部、专家、群众意见,加大资源普查力度,针对目标定位和优势特点,瞄准重庆大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制定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并强化分类指导,差异化发展。
(三)做强产业基础。一是巩固发展优质粮油传统产业。加大产粮大县标准化农田和机械化建设力度,加大“稻+油”“稻+菜”“稻+鱼”“稻+虾”“玉+豆”“薯+豆”等复合轮作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复种指数和综合效益,因地制宜建设粮经复合园区,打造特色稻田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二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大力度、持续用力,把华蓥广安蜜梨、广安龙安柚、邻水脐橙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好做强,培育地理标志优势产品。三是做特做优优势产业。把华蓥油樟、花卉、高山蔬菜及山地中药材,岳池中药材、西瓜,武胜大雅柑,邻水柑橘,广安桃、李、火龙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做特做优。四是做好做靓国家农业公园。科学规划、精心设计,高标准建设产、学、研、游、购、娱等各种要素齐全的深度融合的国家农业公园,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文章,强力做好“三农”工作。五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注重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亲子、亲水、体验、自创自编自导自演等产、学、研、游、购、娱新业态。
(四)厚植文化内涵。重视文化人才的培育和引入,挖掘、收集、整理、开发民间各种优秀民俗民间文化,大力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心打造红色文化,整合南宋、佛教、三线文化资源,研发、培育新的文化产业,丰富文化内涵,创新传播方式与手法,使文化与农业、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先进、健康、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作用。
(五)强化配套功能。优化路网、电网(电信、电缆、电力)、气网、水网等网络设计、布局,加大力度,强化基础设施配套,使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中,在自然风貌、田园风光、产业景观、人文风貌等方面做足文章,增强产业基地、农业公园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和能力,充分体现趣味性、观赏性、生态性,提高农业产业的景观化水平,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配套设施。
(六)打造重点亮点。按照目标定位、功能分区、差异化发展的要求,充分明晰主攻方向、重点、特色、亮点、精品,精心制定工作计划,集中精力打造一批特色、亮点。可设立产、学、研基金,成立组建乡村振兴、农文旅、农商文旅等学院,培育特色产品研发、亲子教育、集中体验、户外拓展等新业态,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和实体。同时,积极策划宣传,打造精品旅游品牌,努力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和综合效益,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
(七)优化政策支撑。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企业经营、市场运行等原则建设;以国资引领、多资整合、对外融资、招商引资、社会金融资本投入等多方投入方式运作,多种模式、多方融资、多元投入、多种经营,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和经营模式;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吸引广大业主共同参与发展,大力招引有实力的大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经营主体联合合作的主导作用、产业链的组织作用以及质量品牌引领作用。
(八)健全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工作机制。组建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牵头总体抓、文旅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抓、社会力量参与抓、农民群众积极支持配合抓的推进机制。二是建立资金投入机制。设立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项基金,建立财政扶持、金融支持、业主投入、社会参与、项目整合、投工投劳、多种模式、多方融资、多元投入、多种经营等多元投入机制。三是建立人才引培机制。创新推进人才教育培训体制机制,引进专业人才,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培育本土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做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篇文章。四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完善土地、村集体组织发展资金入股收入分配等制度,建立政府、集体、业主(企业)多方利益共享的、活力十足的利益联结机制。五是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建立优选业主控风险、选优项目控风险、选准定位控风险、明确目标控风险、适度规模(农业种植一般控制在50一200亩)控风险、拓展市场控风险、参与保险控风险、强化管理控风险、服务指导控风险、政策扶持控风险的产业发展体系。六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年度实施目标、考核实施办法、奖励激励措施,做到任务项目化、项目责任化,建立常态化督查、任期目标考核、年度绩效考核、干部提拔任用机制,强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